那个他刚刚拿下,作为西征战略支点的坚城,竟然这么快就出了如此惊天变故!
张辽?他不是应该在洛阳吗?怎么会突然出现在长安?
里应外合?百姓暴乱?
无数念头在诸葛亮脑海中闪过,让他一时心乱如麻。
长安若失,关中动摇,粮道亦危!他西征的所有计划,都将化为泡影!
“快!速调兵马……”诸葛亮强自镇定,正要下令回援。
“报——!”
又一声凄厉的急报打断了他。
一名浑身浴血的校尉冲了进来,单膝跪地:“丞相!敌军主力自安定城杀出,正猛攻我军左翼!其势甚锐,我军……我军快抵挡不住了!”
什么?!
诸葛亮猛地抬头,望向安定城的方向。
叶明主力出击了?
在这个时候?
长安危急,侧翼又遭猛攻!
前有坚城强敌,后有腹心之患!
一瞬间,这位算无遗策的蜀汉丞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他感觉自己仿佛落入了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每一步挣扎,都可能导致更深的陷落。
那个坐镇安定城中,运筹帷幄之人,究竟是谁?
竟能将时机把握得如此精准,将计谋布置得如此狠辣!
冷汗,顺着诸葛亮的额角,缓缓滑落。
帐内死一般的寂静,只余下信使粗重的喘息和那名校尉身上尚未干涸的血腥味。
方才还因夺取长安而略显振奋的气氛,瞬间冰封。
诸葛亮缓缓抬起头,那张原本儒雅从容的脸上,血色褪尽,只剩下一片惊人的苍白。
他没有去看那两个带来噩耗的兵士,视线仿佛穿透了营帐的布幔,望向东北方的安定城,又转向正东的长安方向。
安定主力出击,猛攻侧翼。
长安城内民变,张辽精骑突入。
这两件事,几乎发生在同一时刻。
巧合?
不,绝非巧合!
一股寒意,比帐外深秋的凉风更甚,顺着脊椎悄然爬上。
诸葛亮的心沉了下去。
他之前的算计,是建立在叶明主力被牵制在安定,短时间内无法对长安构成实质威胁,且己方能迅速稳固长安城防的基础上的。
他算到了叶明可能会有的反应,却未料到这反应竟如此迅猛,如此……狠毒!
先以某种未知手段,策动长安城内变故,制造混乱。
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遣精锐骑兵(张辽部)趁虚而入。
与此同时,安定守军倾巢而出,不顾一切地扑向自己的主力侧翼,摆出决战的架势!
环环相扣,步步紧逼!
每一步都打在了他最薄弱的节点上。
长安一旦彻底失守,自己这支围攻安定的军队,就成了无源之水,粮道随时可能被截断。
而侧翼遭受的猛攻,更是不容他从容回援长安。
甚至……他不敢去想,那天水方向,是否也已暗流涌动?
若天水之兵再动,袭扰粮道,或是与安定之军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