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阳街,丰阳街,怎么都是丰阳街?
那小小的丰阳街,因为一个书林斋,因为书林斋中的陈止,竟然引来这么多的人物?
“郑管此来,不是因为郡守,而是因为陈止?”
想到最后,杨永得出了一个让他有些难以忍受的答案。
“小的也不能确定,但连那青州左家都派人来了,那朱将军的幕僚,又朝着丰阳街而去,不能轻视啊。”
这个仆从,是杨永从家族中带来的,是族中仆从的佼佼者,遇到事情能给他不少的建议,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价值来了。
“郑管背后的朱守,是吴郡朱家的近亲,掌兵掌权,人脉亨通,连屠伯都称赞过他,他那幕僚一过来,连郡守都给惊动了,如果不是考虑到岁旦之事,肯定要大肆张扬一番,最后证明是来给陈止拜贺的,那……”
他倒不是畏惧郑管,论身份背景和地位,杨永都在郑管之上,可对方此来,代表的是背后的中郎将朱守。
如果当面碰上郑管,只要对方以礼相待,那杨永也得给他三分薄面。
“如果他代表着朱将军,那给陈止拜贺,完全说不通啊,一个是实权将军,一个是略有起色的世家子!”
但有了前面几家的经验、青州左家的到来,再算起日子,两相结合,杨永觉得这个可能并非没有。
考虑到陈止与吴郡朱家馆的文会。”
“文馆文会?”陈止闻言有些意外,但这事前身也有记忆,“我对青州左氏闻名已久,能得邀请,荣幸之至。”他想了想,觉得在新的一年外出一番也不是坏事,可以顺势了解周围局势,好过困在徐州一隅。
左荆又道:“到时还要请陈兄赏脸,留下一二墨宝,或者成就一篇文章,我青州文馆必然感激不尽,相信对陈兄你也有助益。”说话之时,这左荆流露出一点优越之意,显然真正让他看重的,是陈止的字,至于陈止的人,其实左荆了解不多。
左家文馆的文会已经举行多次,不是吟诗作对,而是邀请著名的玄学大家、高僧和道长等齐聚一堂,共同论道。
在青州,很多家族都有类似聚会,实际上是受孔家杏坛讲学的影响,模仿以扬名。也有不少人在这样的文会上一鸣惊人,一跃成为天下敬仰的名士,声名远扬。
如此盛会,陈止作为书法家参与,于左家而言,于陈家而言,都是有利无害的,左家挑在岁旦之时,用拜贺的方法送来请帖,也给足了面子,于情于理,陈止都不会拒绝。
说过这事,这几位青年俊杰又攀谈起来,谈笑风生。
看得角落里的王希一阵叹息:“没想到陈七哥的字,连青州人士都惊动,可笑我还以为占了先机,想提前结交,没想到短短时间里,七哥已经声名鹊起了。”趁着间隙,他从陈罗口中,得知了彭城近况,不由咂舌,才知道自己一走一回错过了什么,隐隐后悔。
如果他当初一意识到陈止奇货可居,就不耽搁,努力交善,那如今借着与陈止的关系,不也能结交刘纲、左荆等人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