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道理他们一直都明白,只不过之前他们总认为大日本帝国是战无不胜的,今天每多投入一日元,那么以后将会得到无数日元的回报。
然而无情的现实将他们的奢望全部击碎了,中国政府和军民的强势反击以及八路军在中国北方的意外崛起令日本在军事上的优势越来越小,现在中国人甚至可以在正面战场正面回击大日本皇军的挑衅,并且还能战而胜之,这说明这场战争已经使中国人成长起来了,想要打败这样一个对手无疑是极其困难的。
而此次华北方面军的惨败,更是让日本原本狂热的野心和不理智的头脑稍稍清醒了一下,让他们知道日本还是那个像条虫子一样的小岛国,还不能一下子就把中国吞掉。
况且除了财政危机之外,日本想要继续打下去还必须要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资源危机,同样还要应对日益严重的粮食危机。
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前的日本对外依赖度为:铁矿石523,铁矾土100,橡胶100,石油80,盐63,棉花及羊毛999,废钢铁67,铜铝铅锌等均为一半及一半以上。
日本扩充军备,所以大力发展重工业,虽然使军事重工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如钢材产量1929年为203万吨,至1936年为410万吨。煤产量1931年为2800万吨,1936年为4100万吨。
重工业发展必然离不开石油,毕竟没有石油这种工业血液,想要发展重工业那无异于痴人说梦。因此这段时间日本石油进口也为之大增,即从1931年的228万千升增长至1936年的451万千升,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大增,1936年16月,在对外贸易中,日本出超27亿日元。而1937年的同期,则入超62亿日元,37月的黄金输出额为3亿日元。
1936年全年,日本入超129亿日元,扣除对伪满的出超246亿日元,实际入超达376亿日元。1937年的入超达638亿日元,扣除对伪满及侵华日军占领地区的出超321亿日元,实际入超959亿日元。
而到了1939年,在大幅度的削减了民用物资进口之后,日本的进口为2918亿日元,出口为3576亿日元,但扣除对无法获取黄金外汇的日元圈进出口,进口为2235亿日元,出口为1829亿日元,日本经济力的不足,在19391940年度即开始表面化。
经济危机首先出现的外在表现是粮食供应不足,1939年的日本本土之大米需求量为8千万石,比1936年上升了近1千万石,而在侵华战争爆发前,日本本土每年仅需从台湾朝鲜输入13001400万石大米。
而此时,由于战争的因素,日本本土的粮产量自1939年起即一直在下降,自台湾,朝鲜输入大米由于战争及当地的军需等因素,输入额逐年下降,1938年为225万吨,1939年为145万吨,1940年则为48万吨。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粮食危机,日本为此想尽了办法,下令农民要将生产的大米及麦子等粮产品,除自己食用及种子外,都要以官价卖给政府。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配给,禁止一般的饭店,餐馆出售米饭。
此外日本政府还在大力宣传食用代用食品,规定早饭不能超过1日元,中饭25日元,晚饭5日元,即便如此,仍有900万石的缺口。为此,日本不得不拿出2亿日元的外汇向法属印度支那泰国等国进口了800万石大米。
紧随粮食危机而来的是电力与煤炭危机,由于煤炭不足,发电量只能满足80的需求,到1940年,日本所控制的资源只能满足煤炭需求量的883,石油的184,铁矿石的424,铜的43,铝的15,铅锌的184。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