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李世民他老祖宗李暠。
他是吕光的后凉崩溃后割据酒泉的,后来传到第二代李歆时候被沮渠蒙逊所灭,李世民说他祖宗就是李歆,但李家在西凉灭亡后由李宝带领逃往伊吾并且在后来投降北魏,李宝一系是北魏最顶级的世家之一,后代身份显赫,甚至还有李冲,李延实这样的外戚重臣。但李歆一系此后没了更多记载,这一支几乎可以说销声匿迹了,直到北魏末年李虎的出现,才开始补齐李家中间缺失的,而李虎起家是六镇中的武川镇,他是跟着贺拔岳混的,出身并不算高,他之所以成为府兵八柱国是因为他是贺拔岳系军事集团的首领,与他的出身无关。
这就是后来李世民身份争议的原因。
而同时期陇右不仅仅有李家的西凉,还有最先是汉人段家,后来被匈奴人沮渠家篡夺的北凉,后来还有在他爹灭亡后复国的勃勃,还有秃发乌孤的南凉,再加上吐谷浑,再加上势力延伸到陇右的后秦,乞伏鲜卑的西秦,总之各方势力一片混战,直到最后被拓跋家一一扫荡干净,北魏一统北方进入漫长的的南北朝对峙时期。
这就是五胡十六国。
但不仅仅是十六国,实际上这是一个没有秩序的时代,大小军阀林立的时代,没有国家概念的时代,一个郡,一个县,甚至一个坞堡都是一个军阀,没有法律,没有秩序,没有忠诚。
这就是乱世。
包括杨丰目前也是一个军阀。
他对司马昱给他的加官晋爵只是一笑而已,而他这一次带回的二十多万流民被安置在汲郡和河内,也就是新乡和焦作一带,然后重新调整部署将驻枋头的步兵旅移驻野王城,并且从这些流民中挑选青壮增加了一个轻骑兵旅和两个步兵旅,这样他一个重骑兵旅两个轻骑兵旅的设计完成,至于两个步兵旅全部驻邺城。
依靠着更加完善的防御体系,他继续自己的领地建设。
农田水利设施,道路建设,扩大钢铁业规模,甚至开始在各处属城开始兴建学校,而且还在邺城附近烧砖瓦,烧水泥,他准备把邺城包砖,而且这个时代的土坯木草房也让他忍无可忍,好歹也得把邺城先包了砖再说。另外他还重新修好了曹操的白沟利漕渠水道,使得黄河水路与漳河连接直达邺城,这也是原本历史上隋炀帝的永济渠基础,所以隋炀帝的运河北段,其实也是在别人的基础上搞出来的,并不是说真就是他开创性。
他的大运河南段是以汉朝为基础的。
而他的大运河北段是曹操的白沟运河体系为基础的。
他只是把这两个原有的,但被数了。
而重步兵也是清一色明光铠。
或者说冷锻板甲,样式基本上复制唐明光铠,当然,是杨丰版的唐明光铠,简单点说就是板甲和鱼鳞甲的混合体,上半身,两个前臂,小腿和双肩全是板甲,护裆,披膊和俩腿都是大叶的鱼鳞甲,脖子上还有盆颈也就是类似现代防弹衣护脖子的,头顶是哥特式板甲的那种后面长的大帽子,甚至就连铁面罩都有,不过是活动的,不需要时候可以掀起来,至于武器主要是陌刀和步矟,后者是超长长矛,甚至比马矟还长,长达六米。
实际上这不算长,明朝步兵最长的长矛是十米,需要三个人使用。
长矛兵就是重步兵。
他们甚至还有额外的盾牌,只不过放在马车上,一旦交战遇上骑兵这就相当于拒马。
而他们后面还有部分刀牌手,主要负责保护长矛手,毕竟长矛手的步矟无法近战,而再后面就是弩手,穿半身甲头戴大帽子的神臂弓手负责射击,还有一部分弓箭手弥补射速的不足,前面重步兵阻挡住敌人,后面弓弩手不停地射箭,按照杨丰训练标准就和八旗重步兵一样专门yan射。一旦敌人无法突破长矛阵,同时也承受不了弓弩手的持续射击而动摇甚至溃退,那么就该压轴的反击力量登场了……
陌刀手。
全身重甲手持陌刀的彪形大汉们会让敌人尝到绞肉机的滋味。
这就是杨丰的步兵旅。
每一个步兵旅五千人,包括了四个步兵营和一个后勤营。
而每一个步兵营就是一个兵种组合,可以单独执行作战任务,但原则上一个旅才是一个作战单元,而当需要进行大规模战役的时候,将根据情况不同使用几个旅组成方面军,里面必须包括至少一个骑兵旅,步兵旅的数目不限。而骑兵旅同时也是叠加起来的,杨丰的重骑兵旅和轻骑兵旅只是编制上,但在这样一个时代除非那种倾国之力的决战,否则根本不需要动用数千具装骑兵,所以当进行作战时候基本都是以混成旅方式,也就是从轻重骑兵旅分别抽调几个营组合起来。
真正的战场上,五百具装骑兵就已经足够形成突破了。
几千具装骑兵有点夸张了。
而此时他的北伐军骑兵也是如此。
实际一共两个具装骑兵营和八个轻骑兵营,总计五千骑兵,而步兵旅是两个,也就是说他的北伐军一共是三个旅一万五千人,另外还有一个临时征召的预备役旅负责后勤运输,所有加起来是两万。
呃,这不是进攻常山的。
杨丰北伐的目标不是慕容俊,而是慕容垂。
“登船,目标绎幕!”
他亢奋地吼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