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早就设有官学,如今于京师之内另设官学若干,这会不会让人觉得是浪费国帑多此一举?且设立官学又要多设立一些学官,对于朝廷来说,就又多了一笔开支。先生一直在说国用不足理应节俭,自宫中以降,各处都在压缩开支,这时候设立衙门官吏,似乎也与先生所求相悖?”
张居正府内,负责代范进上奏章的杨四知与范进对面而坐,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张家未来女婿的神情,生怕自己的言语有哪些地方得罪面前这位新贵。
杨四知今年也还不到三十岁,长身玉面相貌堂堂,如果粗一看上去,会把他误认为张家子侄。他也是进士出身,自身的才华不差,相貌又和张家人有相似之处,自然容易得到信任提拔。但真正让他成为张居正心腹爱将的原因,还是他的忠心与胆略。
张居正只要给个暗示,杨四知就会冲出去参人,不管对方身份权柄,也不管这道本章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严重后果,都会奋不顾身的杀上去。只要张居正不喊停,他就会不停地以白简攻击不死不休,即便两下有交情渊源也毫不留手,是出名的言路健将六亲不认。
在张居正门下的言官体系里,杨四知与朱琏最为出色,号为双杰,为江陵党立下赫赫战功,之前弹劾张翰,杨四知就冲的最猛,本章力度也最大。以他的才学和忠心早就应该外放任官或是高升,但问题是他几年前在官场上栽过大跟头,乃至成了京师笑柄所以提拔不上去。
彼时杨四知作为京师巡城御史,想要搏个名声,严肃洪武禁令禁止四九城都会当作是哪个想要刷工作业绩又找不到事可干的人想出来的馊主意,再不然就是工部那边买通的人,为自己拉点工作干。大明朝的要紧事很多,在都城多几座官学根本不叫事,万历随手丢下去拟票,也就可以通过了。
但是大多数奏章都发了下去,这份奏章在他手上停留了许久迟迟不动,以至于冯保只能亲自跑过来提醒皇帝,该拟票的奏章是不是发完了?如果是的话,自己跟内阁好有个交代。
万历没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冯保道:“大伴,朕想让范卿家进宫一趟,你能不能安排一下?”
冯保愣了愣,随即连忙陪笑道:“万岁,这事不好办啊。祖宗规矩在,谁也不能乱了成法。君臣独对那得够品级才行,范进的官太小了,让他进宫将来不好收场,将来是个人就要进宫面圣,您见了这个不见那个,就感觉是厚此薄彼,日久天长反为不美。再说对范进来说,大家认为他不懂规矩,不知道进退,对他来说也不好。他眼下就要成亲了,在京师里更是众矢之的,必须得小心谨慎为上,不能错走一步。万岁且等一等,等到范进的品级够了,自然就能入宫。”
“这倒是朕想的不周全了,大伴提醒的好。冯邦宁现在怎么样了?还在老家?”
“是啊,那混账奴才总是惹是生非,奴婢打发他回老家去,也算是给个警告。”
“这不好。冯卿也是朝廷命官,偶有小错也无甚打紧,只要肯改正就好。朕以为还是把他调回京里任职,大伴看着安排吧。”
“奴婢尊旨!这奏章……”
“哦……你不说朕倒是忘了,拿下去给内阁拟票吧,朕以为国家之事首在文教,文教兴盛,则国运昌隆。所以这官学不但要办,更要办好,不要太吝惜钱财。这两年太仓也有些盈余,应该好好办一办学,方才朕就是在想这些,现在就让太岳先生他们去想吧。”
等到冯保离去,万历才看向身边一直站着不说话的张诚。“张诚,你给朕说说看,想让范卿家进宫答话,有办法没有?”
“办法……其实还是有的。范进善于丹青,陛下可以让他进宫为陛下画像,另外也可教授内官丹青之术,让他们将来为二圣及宫中妃嫔画像,画像之时彼此对面,自然可以当面对答。”
万历哼了一声,“你这狗东西还有些小聪明,可惜聪明的还不够。冯大伴想不到的事你居然敢想到,不怕他寻个由头要你的命?今后在朕身边跟紧一些,否则很容易死的。这件事赶紧去办,尽快安排范卿家进宫吗,朕有话要问他。另外派人,给朕盯着冯邦宁,只要他一回京,就盯紧他的一举一动。把他做的事记熟,说给母后听。”
当宫殿里只剩皇帝自己的时候,年少的皇帝先是来回踱着步子,嘴里反复念叨着天子门生,目光里满是兴奋,乃至走得满头大汗也不觉得泪。后又摊开纸张,在雪白的宣纸上一连写了十几遍冯保的名字,随后又在每个名字上面,用浓汁重墨,打上一个又一个的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