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后,郭圣通叫撤了酒席上歌舞杂耍。
等着酉时众人告辞时,郭圣通自觉这宴会办得还算成功。
她笑着应下了众位夫人的相请,而后亲自把她们送到府门口。
刘氏是最后走的。
她午膳时喝多了酒。
刘氏的酒品倒是不错,喝醉后既没有发疯说胡话,也没有摔东西什么的,只是安安静静地趴在案上。
郭圣通错眼瞧着了,忙叫人煮了醒酒汤来给她喝下后扶她去客房歇了。
刘氏走时醉意还未解,走路都有些打飘。
能在宴会上喝成这样,郭圣通也是第一次见着。
晚上时,她忍不住说给了母亲听。
母亲看她一眼,“这有什么稀奇的?往后你见着的人更多了,你就知道并不是钟鸣鼎食的人家出来的人便个个都知书达礼,也不是那穷人家出来的孩子就上不了台面。”
“”,郭圣通怎么觉得那话音要往刘秀身上飘呢。
“就像秀儿,阿母第一回见他就知道”
果然果然。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刘秀走后的这几天郭圣通表现的太过淡然,母亲时不时地就要拿话来劝她。
翻来覆去地只有一个目的,希望她和刘秀好好相处,不要带着心结去看这桩婚姻。
“虽是出于利益联谊,但我瞧那孩子对你实在是用了心的。”
这么说,倒也没错。
就算是逢场作戏,可谁会真把母亲的遗物送人?
郭圣通的手下意识地摸上母亲刚交给她的那块刘秀送来当聘礼的玉珏。
可为什么到后来她的结局那么不好?
是因为喜新厌旧、色衰爱弛是每个女子都要面对的问题吗?
多才美貌如卓君,尚且要面对司马相如纳妾的要求。
这般说来,世上岂不是没有称得上永远的感情?
倘若这样,那嫁谁都是一样的。
诗经说,“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真是颠扑不破的永恒真理。
郭圣通在母亲长篇大论的劝解中再次出了神。
接下来的半月内,她都忙的很,一一赴了那些将领夫人的邀约后,她们对她的态度越发亲热。
是。
从前只是尊敬,现在却多了亲热。
贾复夫人刘氏是唯一没有回请她的,但郭圣通也不在意。
她更多的心神用在谢躬夫人身上。
她连下了两回帖子都被她推了,等着下第三回时,谢躬夫人也实在磨不开脸了。
说到底,刘秀还没和刘玄翻脸,刘秀和谢躬名义上仍是同僚。
刘玄派他们来是监视刘秀的,而不是逼反刘秀。
这样一而再地不给郭圣通面子,将来刘秀和谢躬知道后面子都不好看。
于是,谢躬夫人终于回了她帖子。
只是,却是她请郭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