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鱼水之情,再塑之恩(1 / 2)

崇祯心里明白,眼下大明各地都是一处乱摊子,来了三年,仍是需要发动上下去打碎重建,这是慢火温炖。

不过好在自己是穿到了皇帝身上,若成了一介小民,在十七年想阻挡历史的洪流,基本是不可能。

关于眼下大明的人口问题,崇祯皇帝也特意找倪元璐来问过,毕竟人要是多了,土地有限,也可能是历史上导致大明上下破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崇祯皇帝又一次对大明这烂到骨子里的官僚系统彻底失望,事实上,朝廷上下早就对实际人口没了个细致的谱。

就算是倪元璐这种真正为国为民的饱学之士,掌管京师户部,却也并不知道下面的具体情况到了什么地步。

原因无它,上下瞒报而已,这种事就算是厂卫之中也存在,以现在来看,根本不可能杜绝,就只能尽量靠自己的办法摸清。

后世的崇祯皇帝读过类似的科普书籍,某些砖家说是一六四四年亡国大明的人口保守在两亿左右,甚至已经超过了两亿。

崇祯皇帝之前觉得不可能,一六四四年那么多人,鞑子入关就剩下这么点儿了,难道是全被屠了不成。

实际上,崇祯皇帝翻阅密辛,发现早在天启七年的时候,大明朝的在册人口就已经达到了两亿。

不过很有意思,当时朝廷发布出去的结果,说是全国人口只有五千到六千万左右,但是皇家密辛所记,却完全不同。

这还是倭寇,海禁,俺答入寇,中原饥荒,万历三大征等等原因,人口锐减之后的结果。

如此多的人口,土地却只有那么多,再加上皇亲国戚和豪绅们的抢占,这个消息一旦公布出去会造成什么结果。

当时其实国内已经有了农民起义的苗头,土地兼并严重,皇帝不想招惹财阀,官员更是他们的代言人。

魏忠贤明白这个道理,让户部和内阁这样做,却反而加收商税、矿税,实际上也是有所考量。

但是更有意思的事情来了,历史上伪清入主中原之后的全国人口,根据当时伪清发布出来的结果,是一亿四千万。

相对自己大明把人数往少了公布的事,鞑子到底是会把人往高了说还是往低了说?

结果很显然,鞑子入关之后的人口,绝对不到一亿四、五千万这么多,不过伪清初年全国实际人口到底是多少呢?

后世有说四、五千万的,有说不足两千万的,还有拼命跪舔,说我大清爱民如子,就是一亿四千万的。

众说纷纭,不过现在崇祯已经毫不在乎,因为自己来了,都到了崇祯二十年,但是大明犹在,而且越打越强,历史的车轮变了!

伪清入不了关,吴三桂也献不了关,山海关一定还会是朕的,那些历史上死去的百姓,要尽力让他们活下来!

现在可以说是百废待兴,对匠户和有技巧之士的需求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投奔的人,无论应征壮丁还是匠户,只要有一技之长的崇祯都是下令收下,让永平府各地衙门将他们一一登记入册,安排食宿。

实际上,这些应征者第一批要动工修建的,就是朝廷刚刚在永平府试验开展的难民营制度。

这个事是崇祯皇帝从后世非洲难民营得到的启发,直接金口裁定,容不得更改,内阁只负责签发就完事儿了。

现今的首辅蒋德璟和他的前任魏藻德都明白,这个皇帝定下来的旨意,无论你觉得可行还是不可行,那都要签发盖印。

不然,就换人,换人再不行就杀人,绕过内阁直接发中旨也是未尝不可,最坏的结果,就算杀的满朝人头滚滚,这个旨意也还是要发。

说白了一句话,敢阻者死。

各处许多官员都明白,如果这个难民营真的能有效解决流离失所的百姓吃住问题,皇帝定会龙颜大悦,各府很快都会陆续实施下去。

尤其是那些闹灾严重的地区,朝廷会增派钱粮和厂卫,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国性整改。

永平府的知府唐世熊是个明白人,其在历史上也是拼命守城战死,这项政令在永平府境得到迅速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