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聪明人的做法(1 / 1)

最近两个月,可真是三天一个小消息,五天一个大事件,很多人都被朝廷这样的动作搞得应接不暇。

早在云南平定之前,崇祯皇帝就给参与皇家银行那二十家巨商下了最后通牒,要他们缴纳出些银两来,给朝廷做做贡献。

接到旨意之后的西厂,一家挨着一家的去找这二十位‘借钱’,理由也很简单,这是朝廷跟他们贷的款。

听闻统一朝廷西北、西南各省,再听见前几日京师大阅兵的消息,最难受的还属这江南的财阀还有郑氏了。

徐氏,即便在富甲全国的二十位江南豪商之中,也当属首魁,他们的产业仅次于后世发迹起来的关外曹氏。

如今曹氏还没发展起来就被崇祯跟搞得毛都不剩,徐家自然也就成了头一把交椅。

要知道,无论各行各业,这头一把交椅可向来都是不好做的。

山贼、土匪的老大不仅要考虑全队人的吃穿,还要时刻担忧自己手下会不会将自己取而代之。

流贼的首领是朝廷官军剿灭的重点人物,匠户之中的匠头,是关内关外都争抢的技术型人才。

商人也不例外,曹家、山右治武功样样都行的皇帝时,最聪明的做法,不是带着全家一块去拿鸡蛋碰石头,而是依附于现今朝廷,共同做大做强。

徐家在江南早已经首屈一指,徐百万想的也不是田老爷和王老爷这些人一样狭隘。

随着大明的统一,关外那建州蛮夷覆灭,都是或早或晚的事情。

眼下的世界不太平,西方三十年内战刚刚结束,到处都是机遇,徐百万起码从被崇祯皇帝拿下的曹三喜身上学到一个教训。

曹三喜眼光毒辣,还没在中原站稳脚跟,就已经开始抓紧时机面向世界,这是徐百万都自愧不如且不敢放开手脚去做的。

事实证明,曹三喜的方向实在是正确得不能再正确,刚刚入关的曹家发展的非常迅速,才几个月就成了仅次于徐氏的存在。

可这样一个存在,他们却是依附满清,站在与朝廷的对立面,朝廷又岂能容他。

所以很快,崇祯皇帝使上了一切所能用的手段,厂卫、外交,甚至还派兵孤军深入。

这些所有的手段,都只为了把曹家这样一个未来大患给连根拔除。

崇祯皇帝除掉曹家看似形势东洲,可一切的根源都仅仅是在紫禁城发出的一道旨意而已。

即便是发展到了曹家这个地步,在整个朝廷面前,也无异于螳臂当车,更何况是徐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