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本官奉命发饷俸(1 / 2)

“听说没有?”

“听说了!听说了!”

“怕是就在这一两日了!”

“用去同去!”

“自然同去!”

几个穿着破旧,但是还硬是一身长袍的男子站在艺文馆中一处被风的墙角,恰好有太阳的地方。

若非悬在一旁的火牌乃是黄杨木包铜,如何也看不出这几人居然是艺文馆的知事和权知事,乃是正经的李朝候补官员。

曾经得中生员和进士的光荣早就被无尽的贫困生活给消磨殆尽,在他们身上看不出什么读书人的风仪,只剩下穷酸和“傲气”。

洪景来刚拜完朴宗庆走马上任,第二天小半个汉阳就知道新任常平佥正已经到任,第三天连住在城外的五军官兵家属都知道朝廷终于又要发饷了。

惯来是没有钱粮就没有人会干这个常平佥正的,一旦宣惠厅的提调上官任命了新佥正,就意味着发俸禄饷银的日子到了。

按照《续大殿》规定的每月朔日(初一)就应该发粮食的,不过规定这东西大家都知道的,也就是个屁。我遵守了那才叫规定,我不遵守能耐我何?

八道的贡米依次由京商的汉江船队解递到京,京畿道征发来的劳役日夜不停的向宣惠厅的官仓都捧所搬运解送。

汉阳这个人口约三十万(可能更多,因为这时候奴婢不算户口,白丁僧侣倡优等下贱另开户籍)的大都市,完全是一个消费型城市,需要整个八道输送物资来供养一城的消费型人口。秋末冬初解来的贡米,影响着整座城市未来一年的市场供应。

当然啦,向洪景来这样口袋有钱的,就不甚关心这种事情!

可能整个家里最在意冬天要到了,贡米什么时候到京的是洪氏,由于在汉阳,没有了田地直接产出的新米,老太太念叨着没有新糯米打年糕。几次嘱咐洪景来上值的时候关心一下市面,看看新米上市没有,她要开始做过年节的准备了。

既然老母亲开口了,洪景来看她真的闲在家里很有些手足无措,想着给老太太弄点事情忙一忙也可以。

等市面上卖新米的时候,洪景来就让李济初和几个侍从,给老太太扛了二百斤回来,人口多,不光祭祖要用,其他人也要吃。

老太太这下子一改无聊到手脚都不知道放哪儿的神色,精神焕发,把丝绢的衣袍一解,立马换上麻布围裙。终于有她会干且能干的事情了,可算得劲!

糯米当然不够,又叫去买黄豆,小麦,蜜枣,柿子……

现在韩国的很多家庭妇女已经不会整治整桌的供品了,但是洪氏门清儿,泡豆子磨米粉,别看五十多,干起活来手脚麻利的很。

洪景来告诉她把糯米送去南门外江边上的蒸汽机磨坊,等闲要好几天的米粉,在那里等一个时辰就完事了。老太太还不信,结果跟着李济初去了一趟之后,回来直夸。

“汉阳到底是汉阳啊!”

“就看到那个大木槌,咚的一下,一臼的米就都细粉了。”

“快得很!哎呀,活了一把年纪,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东西!”